翻越毕业墙之后会怎样?
凡是参加过拓展训练的朋友,毕业墙可以说是必须经历的拓展科目,毕业墙也叫逃生墙,又叫紧急逃生。大部分人站到毕业墙面前时,都会经历这样一种情感的体验:一开始是满脑子的疑惑,这么高的墙,怎么可能爬上去呢?当教练发出开始的指令时,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恐惧感和压迫感;当不断听到教练的催促声时,伴随而来的是无措与观望;当踩着队友的肩膀连推带拉地翻越毕业墙时,往往是内心的悸动夹杂着兴奋;当全体成员最终把毕业墙踩在脚下时,无疑带来的是一种团队超越、满足与震撼。
在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,在群情激扬中,在肩扛手推中,在通力配合下,在疼痛难耐中……当一支团队最终翻越毕业墙后,我们不禁会问,翻越毕业墙后会怎样呢?
翻越毕业墙之后会给团队带来积极影响
大多数时候,随着毕业墙的翻越,毋庸置疑,会给一支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团队成员间的隔阂消除了,同事间的摩擦变小了,团队一盘散沙的状态会得到改善,对团队的力量会有重新的认识,会认识到团队的潜力是无穷的,体会到只要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,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最终都可以完成;回到工作岗位上,团队成员之间也会变得更加默契,团队精神会得到很大的提升。
翻越毕业墙对于团队没有什么影响
当然,也会出现第二种可能性,翻越毕业墙对团队并没有什么积极影响。对于一些团队而言,翻越毕业墙后产生的影响也许微乎其微,也许团队成员仅仅在毕业墙面前有顷刻的感动而已。回到工作岗位上之后,又恢复到先前的状态,又陷入了利益的纷争,又陷入了部门本位主义。至于在活动中,踩过谁的肩膀,被谁的双手拉过,又是被谁在下面用力向上推举,可能早已经忘在了脑后。甚至在内心里不断地重复一个想法,这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而已,何必太认真呢。
回看攀爬毕业墙的整个过程,或许比结果更有意思的是各种角色的内心活动。在毕业墙活动中,通常有这样几种角色,除了教练角色之外,有搭人梯者,有在上方拉人者,有在下方推人者,有攀爬者,还有保护者,我们不妨看看在毕业墙活动中的各种角色的内心活动。
先说攀爬者,因为在整个毕业墙活动中,每个人都会充当攀爬者的角色。几乎所有的攀爬者(除了最后一名外),都是踩着别人的肩膀翻越毕业墙的。当第一个攀爬者鼓足勇气被推上去之后,后来的攀爬者就会变得容易许多。大多数时候,后来的攀爬者都是踩着同伴的肩膀,有人推着有人拉着,几乎不怎么费力地就翻越了毕业墙,很多时候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,伴随的是不好意思踩别人,要接紧我的心理活动。
再说搭人梯者,搭人梯者在整个毕业墙活动中,或许是最辛苦的角色。被踩着大腿,再被踩着肩窝儿,一个接一个地踩踏过去,最后当他们肩上的衣服被扒开时,几乎都是血红的印迹。或许在之前和之后,他们的肩膀都不会这样被人肆无忌惮地踩踏,但是当团队需要人梯之时,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最前面,那一刻他们并没有考虑会不会疼痛,甚至在疼到难以坚持的时候,他们只能咬着牙硬撑着。还有几个人没上去,还要多长时间,是搭人梯者心中的所关注的。
拉人者的角色 已经翻越成功的队员,一部分人立即就成了拉人者的角色。如果你没有在上面拉过人,你可能无法感觉到那种沉重。由于被拉的队员本身无用法力,对于块头较大的队员来讲,仅仅拉着两只手硬生生从下面拽到上面,每拽一次都感觉到力量值被全部消耗完一次,甚至眼冒金星,如果连续拉几个人时,胳膊的酸痛是必须的,真沉——是拉人者内心的感叹。
推人者和保护者的角色 推人者和保护者相对来讲是比较轻松的角色,由于本身就在地面上,双手用力向上推举即可。角色轻松,并不代表不重要,对于保护者而言,时刻高举着双手,以免攀爬的学员倒下来。
除了这些重要角色之外,还有一部分队员,他们的存在谈不上是一种角色,但又确实存在着,那就是被推拉上去之后,又回到了地面上的队员。让他们为团队加油时,他们却在一旁发出异样的笑声,他们在笑什么呢,他们在笑团队当中那个较胖的队员被推拉上去时的样子,他们在笑有些队员的衣服被拉扯掉,他们在笑有些成员笨拙的动作……
这就是毕业墙活动中,各种角色的经历和内心活动。也许你攀爬过不止一次两次毕业墙,也许你早已忘记踩的是谁的肩膀,也许你根本不记得是谁向你伸出了一有力的手,当然更不可能记得是谁在下面用力推你的双脚;不过是否记得这些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,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,在你最需要的时候,有人给了你肩膀,有人给了你一只手,有人推了你一把。正因这些小小的举动,帮你克服了困难,摆脱了困境。是的,只要内心永存那个肩膀,那只手,或许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,你也会伸出一只手,这或许是翻越毕业墙之后会怎样的最好答案。